当孩子开始慢慢地能接受团体生活的起居和作息习惯后,
就适应期的第二阶段,此时会常和一群同性或异性的小孩互动,
会开始关心自己能否成为团体中的一分子,注意团体归属。
此时最常见的人际问题即是与同学间的相处摩擦,
像是口角冲突、抢玩具或是被孤立等,而需要孩子花时间和精神去适应。
为什么有的孩子很快便能跟其他小朋友玩在一块,
有的孩子却总是一个人孤单的坐在角落呢?幼儿园负责人表示,
孩子的行为除了受到家庭、社会、环境因素影响之外,还有一个因素,
即先天特质所带来的影响----"气质"。气质是指个人在情绪上的反应特征,
是对于外在刺激所产生的感受、反应习惯与表现强弱程度等,
是一个人固有的心态和情绪表现。
没有哪一种气质一定比另一种优秀,每个性格都有其优缺点,
也会转往更健康或更恶化的一面;我们不应强迫孩子违背其本性,
而是帮助孩子充分发挥其性格潜能,气质可透过后天教养加以形塑,
因此,家长和老师应当留心观察孩子的行为动机,并了解、接受孩子的性格,
用适当的爱与管教,将孩子气质导向健康的那一面。
幼儿园负责人提出幼儿常见的相处问题,提供家长们作为参考。
相处问题1
太过霸道
主要行为:霸道、爱生气,甚至具有攻击性,作风独裁,要求大家都要听他的,
导致其他孩子不喜欢跟他一起玩,在班上没有人缘。
化解方程式
"除了我以外,没有人可以用!"
"听我的!我的话才算数!"
你的小孩是否总是习惯颐指气使,而忽略他人的感受呢?
要孩子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,让他知道没有人喜欢被使唤,
并在孩子出现霸道甚至打人的行为时当场制止,及解释为何他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。
相处问题2
害羞内向
主要行为:永远在等待别人邀请或是开口,当别的孩子找他玩时,
通常不是被拒绝要不就是没有反应,或是只讲自己想讲的话题,
而不会回应别人的话题,久而久之就没有人来找他玩了。
化解方程式
当小朋友回家哭诉:"我不要上学了!都没有人跟我玩!老师也不理我!"
这时父母不要急着向老师兴师问罪,先询问孩子为何都没有人跟他玩,
是不是因为他都没有表达自己的意见;或是他说得太小声、表达得不够清楚,
所以别人不知道。帮孩子找出中间的问题,帮他一起想对策,
并鼓励他勇敢说出自己的需求。
相处问题3
不懂轮流、分享
主要行为:不习惯轮流、分享,喜欢私藏玩具,或是对自己的东西有很强的占有欲。
化解方程式
幼儿正处于"以自我为中心"的发展阶段,认为世界总是绕着他们运行,
假如又是家中唯一独子,因为没有兄弟姐妹可以分享,自我中心的倾向可能更加明显;
一旦上学后,发现玩具及游乐设施都需要轮流,可能会难以适应,
建议用机会均等的方式(如猜拳、抽签等),要求孩子与大家一起互相轮流。
大人也要经常提醒小孩分享,并强调分享的正面价值。
父母应配合事项
让宝贝独自留在学校大半天,妈妈心里难免会感到担心害怕,
如果知道如何与幼儿园的老师沟通配合,也能间接地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环境。
- 为孩子多准备1~2套衣物,让他带去幼儿园,预备汗湿、
尿湿或是弄脏时可以立刻更换。
- 当想跟老师讨论有关孩子的问题时,为顾及孩子的学习不被中断及打扰,
须事前与老师约定面谈时间。
- 告知老师孩子身体的状况、个性、优缺点等个人特质,让老师能对孩子的
状况有初步的了解。
- 注意孩子的功课记录簿,从中可以知道他在学校的生活情形,
以及老师希望家长配合的事项,方便父母与家长沟通。
和孩子交流的技巧
为了使孩子获得心理和谐发展,潜能的充分发挥,人格的健康塑造,
父母要重视与孩子的交流。"快乐家庭"建议:
一、每天抽时间和子女交流
心理专家做过测试:父母每天至少和子女交流半小时,会大大缓解孩子紧张、
焦虑等心理障碍。
二、不要只问学习成绩
父母关心孩子的学习是正常的,但如果总是絮絮叨叨孩子的学习成绩,
孩子会有逆反心理。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,父母还应了解分析孩子的学习方法、
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时间安排是否科学合理。有时,孩子更需要方法上的指导和帮助。
三、关心支援孩子的兴趣爱好
每个孩子都对丰富多彩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心理,
父母切勿怕影响学习而阻扰孩子的兴趣爱好,
否则孩子会觉得没有共同语言而拒绝与父母交流。
四、交流时讲究方式方法
家长式的训诫口吻,孩子一般是不会接受的,他们更喜欢朋友式的、平等的、
随意的交流方式。
五、尊重孩子的隐私
很多父母对随意拆看孩子的信件,翻看孩子的日记觉得无所谓。
孩子们却不这样认为,相反,他们很反感父母的这种做法,认为此举很伤他们的自尊。
因此,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隐私,给孩子留一块自己的小天地。
父母的初衷都是相似的,教子方法却各有不同,当你的孩子不愿意与你交流时,
就是当父母的该自我反省的时候了。